近日,眾多“米粉”(小米品牌產品愛用者)稱,小米的VIP任務系統和小米運動APP推廣的P2P理財產品相繼爆雷,數額不等的投資金額無法討回,有些投資人的損失甚至高達百萬元。有受害者質疑小米“殺熟”,由此引發小米該不該承擔相應責任的爭議。
孫小姐是受害“米粉”之一。她表示,自己經常使用小米運動APP管理自己的運動與睡眠。此前其APP商城舉辦了投資“投米樂”理財產品贈小米體脂秤的活動。因為看到名字中也有“米”,并且贈品也是小米的產品,孫小姐便以為這是小米公司自己的理財產品,投資了1萬元。此后,小米運動給了孫小姐積分獎勵。
“昨天才知道這個P2P平臺清盤了。我加入的維權群里有許多都是通過小米運動進來的,大家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?!睂O小姐說。
21歲的張濤在河南焦作做小生意,他則是通過小米VIP任務加入了三個理財平臺,每個投了5萬元,一共投入15萬元,“幾乎是我的全部身家?!睆垵f,“這三個平臺都‘雷’了,一個老板失聯,一個一年兌付本金,一個正在抓人?!?/p>
張濤稱,很多小米推廣的P2P平臺贈送的禮物就是小米品牌的手機、電腦等,有些熱門款市面上都買不到,但只要投資其推廣的平臺就可以輕松拿到。他還注意到,小米對這些P2P平臺的推廣廣告上,標注了“小米用戶專享”“米粉福利”等。遭遇投資損失的“米粉”稱,自己是出于對小米的信任才投資了P2P產品,小米公司也應當對“爆雷”事件負責。
小米公司對此回應稱,接入小米的P2P平臺均為購買了小米廣告位入口的客戶,并無任何其它合作或利益捆綁,在接到“米粉”投訴后主動下架了3000款金融類應用,并不再接入新的P2P平臺。
小米和購買了小米廣告位的P2P平臺之間的責任該如何明晰?北京市才良律師事務所律師劉建民認為,小米不僅僅是受到廣告法的約束,還要受到合同法的約束。合同法規定,居間人必須核實舉薦雙方的身份和居間事項的真實性,即小米需要對居間產品進行必要的調查,若其在未調查的情況下進行居間,但居間產品存在虛假或不真實的情況,小米應當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。